范文家 > 总结 > 教学资源 >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吴茜4058 分享 时间: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1

  刚开始准备这节课时,第一感觉就是很简单,泛泛地看了一遍教参,草草备课进行了第一次试讲,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经过同级老师的讲评,又帮助我分析和理解教材,突然间明白备课应该从教材的角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全面的理解教材,这一次我的脑子里似乎明白了许多。第二次试讲时,自己感觉有了清晰的思路,最终写出了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这个环节以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有什么变化?一个被除数缩小1/10、1/100、1/1000,商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知道一个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一个数缩小1/10,商也缩小1/10。为学习新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教师在课一开始,出示幻灯片孙悟空打妖精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在此过程中,金箍棒长短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得出:

  0.009米 = 9毫米①

  0.09米 = 90毫米 ②

  0.9米 = 900毫米 ③

  9米= 9000毫米④

  四组数据,然后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①式与②,③,④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从下往上④式与③,②,①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这一环节教师将本来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借助学生喜爱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金箍棒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体验新知生成的过程,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在探究规律的同时,让学生感知小数点是怎样向左或向右移动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巩固新知的时候,我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如:我问:“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怎么样?或一个小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就怎么样?”这样让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进一步加强理解,加深记忆。

  不足之处,我感觉自己的这节课是我从网上看了多篇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其中的一篇,中间的教学过程还借鉴了许多其他老师的方法和建议,所以自己不能将大家的理解很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上,以自己的讲课方式呈现出来。在研究教材上我还是有不到之处,课上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这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在这次讲课中我得到了同级老师的帮忙,尤其是梁老师的帮助,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给我指导,帮我改教案,包括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是否通顺,自然,真的很感谢这些老师们!我向她们学会了该怎样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该怎样认真的对待工作和学生!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2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一内容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我校四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教研活动,三位老师对《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各具特色的进行了说课展示,深受启发,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也借鉴了他们一些好的方法,下面结合班级实际授课体会小结如下:

  一、体会情境图的意图

  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图中,金箍棒三次变化,图中显示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小数点移动),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棒变长---形在变),数变得越来越大(数也在变)。把抽象的数学规律,直观形象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另外,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这也为小数点向左移,打下了伏笔。

  二、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把握好四点

  1、借助整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小数的变化规律

  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四个等式,为什么左右两边相等,学生还没有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应当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结合长度单位,将小数点对齐,个位上对应的是“米”,十分位上对应的是“分米”,百分位上对应的是“厘米”, 千分位上对应的是“毫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四个等式。

  2、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向右移扩大,左移缩小 3、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

  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

  4、借助线段图,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没有学习分数乘法,很难理解“缩小到原数的1/10”借助课本类似的线段图,初步感知1÷10就是它的1/10

  5、强调小数点移动后书写格式,去掉没用的“0”如:0.003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后000.3,去掉没用的“0”就是0.3.

  三、是先教小数点向左移,还是先教小数点向右移

  探讨小数点左移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不仅涉及到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而且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难度较大,如果先教学小数点右移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把重点放在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这一问题上。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中探讨规律花的时间较多,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就少了。另外,学生作业中对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还是有一些说成缩小10倍,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用语。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3

  前两天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发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学生很容易把小数点点错位置,导致出错。本课的重难点是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所以要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在课一开始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探讨下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联系,学生马上可以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数、移、归纳,理解与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这里,强调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前面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这基础山,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

  总之,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已理解并基本掌握了知识。但是做题过程还不够熟练,很同意出错,所以还需加强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4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扩大和缩小小数点往哪边移动?移动几位?学习来比较难,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学会,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①4.35×10=()

  ②0.01×100=()

  ③13.05×100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扩大向右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①4.35×10=()

  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43.5

  ②0.01×100=()

  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两位→1

  ③13.05×1000=()

  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13050

  ①205.4÷10=()

  ②0.1÷100=()

  ③4.5÷100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缩小向左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①205.4÷10=()

  缩小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一位→20.54

  ②0.1÷100=()

  缩小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两位→0.001

  ③4.5÷1000=()

  缩小千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三位→0.0045

  反思:根据课本上的情景分析后又以扩大和缩小三个具体的数值为例,学习小数点的移动,课堂上孩子的学习效果感觉非常好,表达的很清楚。但是在中午练习题中发现孩子出现以下错误:

  ①4.3×100=(0.43或43)

  ②0.91×100=(091或0.0091)

  ③45÷1000=(45000或45.000)

  看到孩子的作业想想课堂上孩子表现很好,为什么做题时错误百出,慢慢想来:

  1、孩子对于扩大或缩小的小数点移动方向不能牢记;

  2、对于位数不够的没有用0补位;

  3、整数如何移动小数点,孩子刚看到无从下手;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整数看成多少点零,在根据要求移动小数点就可以。

  4、教学设计中没有选好特殊的例子,练习少;

  5、学会的效果不能只看孩子学习的表面现象,要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是否会学以致用。

  数学的学习为的是应用。因此面对高年级孩子,学会放手,多给孩子机会,多让孩子表达,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抓住重点,对症下药,数学课堂才能高效!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5

  在四(5)班上课时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后来发现一节课下来,只有少部分同学完全弄明白了,还有大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清楚小数点究竟是怎样变换位置的,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怎样处理。因为小数点移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缺乏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于理解力稍差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在四(4)班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首先,在导入时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小数点”的用处,比如,假如你有256000000元钱,问学生,你们富有吗?学生都觉得有很多钱,这时,小数点跑出来了,把数变成了2.56000000元,问学生你们还有钱吗?变成穷光蛋了,小数点可以让亿万富翁变成穷光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激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小数点“动”了起来,并且把小数点拟人化了,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6

  首先我出示小数56.9不改变小数的数字,怎样改变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知:如果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然后出示了一组数据:9 、 0.9 、 0.09 、 0.009 ,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讨论得出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 课上发现中下学生研究中有困难,于是第二节课,将情境改为孙悟空打妖精的情境,使学生在次感知到:小数点移动后,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再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在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时就比较容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 小数扩大10倍;

  小数扩大10倍 —— 则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则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最后总结成四句话:小数点移动,左移缩小,右移扩大,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是10倍(100倍、1000倍……)位数不够0补位。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在做题时将缩小十分之一,写的是缩小10倍。自己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没有及时纠正学生。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7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成功之处: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他们随着金箍棒的变大变小来感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有效突破难点,降低思考难度。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巩固运用。

  不足之处:

  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整数的小数点在哪里,弄不清往左移小数点要往左点,往右移小数点要往右点,当位数不足补0时也不明白怎样补0,导致计算出错。

  改进之处:

  在教学中重点练习计算,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特别是位数不足的情况要更加强化训练。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8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9

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中“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着。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个方法:

  1、从网上找了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规律:小数点,真奇妙;向左移动就缩小,向右移动就扩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数点,跳跳跳,几个圈圈跳几跳。

  2、强化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写出来。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10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的安排上,我本着主要是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这一主线,通过算动物火车上的算式,小鬼当家,比眼力,改价格标牌,帮助小猫过河,和拖一拖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快乐中解决问题。当然这快乐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是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自由的快乐。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广开言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我善意的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放飞孩子们的心灵。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11篇11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教材在教学例6时首先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0.01乘10。

  教材先出示表示0.0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把它扩大到10倍是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说出是10个这样的正方形时,同时教师出示10个并排的正方形加以验证。

  由此明确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0.0110。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要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根据上面的规律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采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把0.01平方米扩大到100倍、1000倍;例7参照例6进行。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

  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转化为向左移动小数点。如果是新授课,这样的设计会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老师教学时已经用过了,学生也都明白了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要用原数乘10、100、1000;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就用原数除以10、100、1000,再用我认为就是把学生从已有的高知识点上拉下来,退回到原位,纯属为了配合老师的比赛而做秀了,甚至有欺骗学生的行为在里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导入语设计成 这节课老师将扩大你的优点,缩小你的缺点!并以此作为一个情境串,贯穿一节课始终;把教学重点制定成: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缩小到)10倍、100倍、1000倍(1/10、1/100、1/1000);并会应用规律,正确地移动小数点。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于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数位不够要在右边添0,而且前面非零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理解的很好,没有不会移动的;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数位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补几颗0、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小数点移动后,末尾的0怎么处理是一个难点。如:计算401000=?时,大多数学生的得数是0.004,原因是学生只看最后的得数时发现确实是移动了三位,忘记了末尾的0已经去掉了,为了加深理解,我特意把算式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移动,再现移动轨迹。

3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