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设计
推荐文章
白鹭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白鹭教学设计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
3、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4、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
3、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白鹭的.美。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杜牧
美丽的荷塘边,一群鹭鸶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多么美的画面的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白鹭的优美。
2、助读资料:
走进作者: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屈原》、《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等。一生创作了极多文学作品。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重点)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白鹭的美。(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鹤:左上边是冖、一撇从横的上边起笔、要长,隹字要写紧凑,鸟字要窄长。
嵌:三部分要写紧凑,山字要扁窄,下边稍宽,甘字里边有一短横,人字外展。
匣:外框方正、右边不封闭,里边甲字的日要扁、中竖稍短。
恩:“因”外框要方正,里边的“大” 要小,不要写成“田”,下边的“心” 要扁宽。
韵:左右要匀称,立字下横稍长、起笔上拉,匀字里边是点和提、不要写错。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重点)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课后第1题)
外形(颜色、身段)
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2、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细品白鹭之美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突显白鹭的精巧?
比较
(3)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4)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增-减、素-黛;长-短、白-黑”选用四对反义词,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美。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看着这美丽的白鹭。那画中的颜色、身段,美丽的外形让郭沫若先生着迷,犹如一首精巧的小诗,让人回味。
(5)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朗读指导:注意通过语气、重音、停顿读出白鹭的美。
4、品白鹭韵味无穷
(1)课后第2题
读6—8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几幅美丽的图画?
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飞行图
①钓鱼图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画面美
“嵌”字,感受到画面的美,画中有着浓浓的诗韵。
②望哨图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神态美
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在干什么呢,让我们有无穷的猜想,韵味无穷。
③飞行图
a、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动感美
“偶见”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b、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白鹭自身就像一首优美的歌,同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c、——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用“——”(破折号)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让人感到白鹭无处不美。
(2)读写训练:这不仅是歌,更是一首诗。是一首精巧、韵味无穷的诗。白鹭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都是一首散文诗。
(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①“实在”和“韵”这两个词写出作者对白鹭的真切喜爱和热烈赞美。
②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3、写作方法:散文写出画面感
(1)本文作者描写白鹭生活习性的6-8自然段,读起来就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散文的一个特点——画面感。因为作者做到了这样几点:
①明确的方位词“在清水田里”“小树的绝顶”“黄昏的空中”;
②细节观察“站着”“孤独”“偶见”;
③适当的修辞“……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比喻)。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反问)”
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视觉(看)、听觉、触觉(孤独 不安稳)等;
⑤文字留白,如“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样的散文,读起来才会在脑海中留下鲜活的画面。
(2)举例: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这段文字出现①方位词( “小湖上”“岸边”“湖面”“船舷”);②比喻句;③运用视觉(夕阳、湖面、垂柳、稻田、渔人……)、听觉、触觉(没有什么风)等方法,写出了夕阳下鸬鹚工作前的静态画面。
练一练:你喜欢家乡常见的小鸟吗?请认真观察一种,练习写一段话,注意写出画面感。
4、课堂小结
作者郭沫若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美丽色彩和优雅姿态,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文章短小精悍,首尾呼应,意境悠远。
5、主题延伸
你喜爱的事物有美丽的地方吗?选择一个方面,写一写你喜爱的事物,表现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拓展
白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次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取课文中喜爱的部分进行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 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 新授。
1、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部分。
2、 学生读课文。
3、 指名答。板书。(2~5讲的是白鹭的精巧,6~9讲的是白鹭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4、 看白鹭的图片,要求学生读2~5,说说怎么来写精巧的。
5、 ⑴白鹭常见,教师口述,郭沫若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和朱鹭作了比较;
⑵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指名读,具体说说感受。那谁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白鹭的精巧。指名作评价。要求学生练读。指名读。问同学们喜欢它的精巧吗?试着背一背。
6、 白鹭不但是精巧的,还是韵味无穷的。默读文章6~9,想想课文中写了白鹭哪几个画面?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的韵味无穷?用笔画下来。
7、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8、 指名说。板书。(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
9、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画,向大家介绍白鹭的韵味无穷。相机出示图画。
10、 钓鱼图
⑴比喻是一幅图画,让作者感到美;
⑵钓鱼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喜欢上这图画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11、 了望图
悠然,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指名读,要求在心里体会。评价。再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12、 低飞图
给人带来乐趣,很少见。学生读,教师读。评价两者的表现。齐读。
13、 这三幅图写出了白鹭的韵味无穷,你们喜欢上它了吗?但是白鹭不会唱歌,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理解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
14、 积累。你喜欢哪一图画。读一读,背一背。
三、 小结。
1、 白鹭,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曾多次写到。出示杜牧的古诗,带领学生读。
2、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白鹭一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会不一样。下课。
白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
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